跳到主要內容
第236期 2020/06/30

全額獎學金超夯!六大QA一次看懂

華梵大學於109年5月中旬召開記者會,正式宣布自109學年度起提供大一新生「品德獎學金」,不分身分別一律適用,等同讓申請的新生享受學雜費全免的優惠;針對大二至大四學生,亦能申請「創新共學獎學金」,通過後同樣獲得與學雜費同額的獎學金,相當於就學四年期間學雜費持續全免。

此項消息一出,震撼高等教育界,不少私校校長以「難望其項背」來形容華梵大學的勇氣與作為,媒體更紛紛以「佛心辦學」、「最狂私校」、「免費讀大學」等顯著標題加以報導。學校也湧入無數的詢問電話,考生與家長都希望更了解方案內容。


▲華梵大學全額獎學金方案架構。

Q華梵大學推出全額獎學金的目的與理念為何? 
A:華梵大學秉持「慈悲與智慧相生」的創校理念,為了不讓有心向學的子弟因家庭經濟因素影響受教權益,決定以「創新共學」的學習方向為號召,並採用幾乎等同於「零負擔入學」的概念,提供全額獎學金方案與配套措施,希望招收優質學生就讀,讓外界更清楚華梵大學的實質教育內容。

全額獎學金包含「品德獎學金」與「創新共學獎學金」兩部分,共同精神在於對品德與求知的要求。

學生負有參加校園共同維運的責任,希望在維運過程中能更加了解學校,培養更多的愛校精神,將學校當成自己成長的基地;加上享有等同生活費的經濟基礎,學生進大學後不必再藉助向外打工賺取生活費,而可全程到課,沉浸在單純的校園環境裡安心就讀,專心向學。

Q大一至大四的在學生如何申請全額獎學金?有何條件? 
A:大一新生凡上學期修讀「校園共同維運實習」課程,每週參與校園實習5小時,即可請領與學雜費同額的「品德獎學金」;只要各科目到課率不低於八成,學業平均成績不低於75分,在大一下學期仍可續領獎學金,等同於學雜費全免。

至於大二至大四的同學,只要能持續維持前一學期各科目到課率不低於八成、學業平均成績不低於75分的規定,學校也鼓勵大家組成團隊,彼此切磋、砥礪,一起申請「創新共學獎學金」的全額獎勵,等同持續享有學雜費全免優惠。

獲得「創新共學獎學金」的同學,亦可同時參與「百工學堂」與「藝術村」內各個主題工坊的營運和實習,擁有實務性的手作能力,同時參加產學合作,為自己的未來就業奠基,並從實作中發掘自我潛能,進而認知到自己的不足而及時加以補強。

學校還會提供獨立專屬創作空間與設備,培養學生成為符合未來社會需求的特色人才。

Q什麼是「百工學堂」?有哪些主題?學生如何參與? 
A:華梵大學以「百工學堂」拓展跨領域實作教學課程,建構全校型跨院系整合的「Maker space」生產及行銷平台,落實理論與實務結合,以實作實習為特色,進行教學翻轉。

目前「百工學堂」共有20個主題工坊,分別為:陶瓷3D列印工坊、斲琴工坊 、智筆工坊 、智慧移動工作坊 、靈光工坊、喇叭DIY(音響設計)工坊、智慧生活工坊、體感互動控制工坊、銀髮族互動產品設計工坊、數位自造工坊 、智慧機器人應用創作工坊、AI應用工坊、智能管理工坊、視覺化分析工坊、3D模型工坊、XR工坊、影像製作與實驗後製工坊、文化資產研究中心、文化創意與地方創生工坊、石碇地方創生療育工作坊。20個工坊共可提供約600位學生進駐。

Q華梵大學藝術村有多少名額可以進駐學習?
A:藝術村共有7個主題工作室,是結合「生活、學習、創作、展示」的國際化學習聚落,以美術與文創學系、佛教藝術學系,以及對藝術創作有興趣的學生為主,以個人或組為單位申請分配專屬獨立工作空間。

各專屬空間採半開放式的方式規劃,保持創作不受干擾的私密性,同時又能有穿透開放、分享交流的氛圍。目前可提供約200位學生與藝術家進駐,展開藝術創作與學習。

Q全額獎學金方案是全國創舉,華梵大學希望藉此產生何種效益?
A:華梵大學的目標是「永續經營」,建校30年來為了維護學生學習成效,始終付出多於收入,沒有一年有盈餘,完全是靠創辦人曉雲法師「覺之教育」的號召引領,與十方大德的響應護持,才能走到今天。

我們堅持提供全額獎學金,一方面化解有為青年因經濟困頓而無法升學的窘境,更希望藉助獎學金吸收素質高的學生入學,經由學校提供好的教育過程,產生好的成果,形成正向循環的向上力量,這才是學校的永續經營之道!

Q全額獎學金的經費來源為何?是否會排擠其他教學經費? 
A:新生全額獎學金的經費來源將完全由董事會額外支應,再加上對外募款,不會排擠到原有的教學經費。教育部對大學的校務與財務運作有一套嚴謹的查核機制,也有內外部評鑑制度,學校的一舉一動都可受外界公評與檢驗。

華梵是一所有佛教理念、堅持「正念」辦學的大學,秉持「人文與科技融匯,慈悲與智慧相生」的辦學理念,不會做任何取巧的事情,希望在臺灣高教界樹立一個新的典範,成為一所小而美且創新的精緻型大學。衷心期盼擁有個人特質、嚮往自由發展、有心向學的青年申請就讀華梵,在創新共學的校園中,投資自己的求學時光,實現自我的理想。

歷史回顧

233期以前內容請至 :

https://reurl.cc/GVdQqD

查閱

文章搜尋

訂閱電子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