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第239期 2020/12/31

董事長的話─都是醍醐順口嚐,時刻提醒在心中

點亮心燈在三十週年校慶,慧日陽光照,覺之教育人間耀,直至永遠分明。

▲董事長悟觀法師勉勵華梵人,對創辦人曉雲導師提倡的覺之教育應真參實悟。

覺之教育,點亮華梵人心燈

細落天花雨,珠光燦燦總綴衣,華梵人如此良遇創辦人曉雲導師「法雨散華飛」的「覺之教育」,如晨曦亮照花草樹木芬芳,華梵人願此一生無空過,心念不空過,能成就導師創校宗旨「慈悲與智慧相生」,來點亮華梵人心燈。

人人有省察工夫,各個自我淬煉定靜,福中之勝莫過於定力,因之不「薰修」定、 靜、安、慮、得,焉能有「止於至善」之功, 又如何曉了「覺之教育」之樞紐。

燃心燈,提煉心燈之油,油是光之力,引 光之源,是油、是芯,要光得亮,還須時時照顧,用功「定、靜」,以福資智,如油助燈也。如是自尊自貴,佛菩薩必加持華梵大學教育事業有成就,學生各個玉潔冰清,慈悲與智慧相生,為一方之任。心燈光亮之時,「覺之教育」照內照外,創辦人二零零一年 十月一日在蓮華學佛園一乘門講堂週會時, 勉勵蓮園學子:「人理是做成事的成就,事理是成就人性的本分。」在在呈現創辦人二部並進的教育方式與「人理事理如法,佛理現前」的啟示。

如是好生思想之足音,在華梵校園照于一隅;一燈照隅、萬燈照世,千里於一隅而相照。時而夜深人靜,細細思惟,恍惚間聞見心底幽微作響,聲音意象在心深底處。闔上眼睛,靜默地聽「覺之教育」,恍惚聽見泉流在空谷彈撥無弦之琴,泉流細細不斷, 心底深處的聲音亦不斷地妙語,我心佛心,佛心我心,「覺之教育」覺之心,慈悲與智 慧住在善美覺之心的精神世界

感恩曉雲導師創校,慈悲智慧存己心

創辦人曉雲導師的「都是醍醐順口嚐」, 時刻提醒在心中,靜靜地,此刻遠近山巒凝視著我,深深呼吸,空氣裡充滿了甘露,如此良遇的甘露見灌,華梵大學走過了三十個歲月,我人沐浴在導師所安禪、凝心禪的 《般若堂》「萬古長空一朝風月」、「三千一念寒潭碧,萬古長空皓月明。」華梵人輕身風步鮮活禪心,把捉此心,天人喜悅也來散花飛,喜慶曉雲導師創校三十週年,華梵人感恩之情,精進時時精進智力活用「覺之教 育」,是華梵大學之日用尋常事。

創辦人所謂「茫茫天宇霧漫漫,無限悲歡在人間;此生此世甘甜苦,都是醍醐順口嚐。」華梵人默識這不斷的消息,這人世間最後的收穫,最後存留在己心,只有真實的慈悲與智慧相生,真切的柔和善順之情。

「薰修」淨除妄想習氣,教職員工要務

每一學期末的「薰修」,細細參思薰修 養真氣,從自己心中樸實做將去,日日月月逼拶到水窮山盡處,忽然一念頓歇,徹了「覺之」的意念,教育事業的甘甜苦辣酸鹹滋味,亦不能吐露向人,此乃真參實悟「覺之教育」 的本懷。然後即以教育實務悟處、融會覺之 心境,淨除現業流,識妄想情慮,皆鎔成「覺 之教育」一味真心。味味一味,皆一心、一念心之影響。

薰修者,只是隨順自心,淨除妄想習氣影子,於此用力故謂之修。若一念妄想頓歇,徹見自心即是大光明藏,是覺之教育的本懷,名之曰悟。首在需要「從自己心中樸實做將去」,「淨除現業流識」是教職員工每個學期薰修觀心之要務,最耐人尋味的 「妄想情慮,皆鎔成一味真心」,味味一味之「悟處融會心境」是花樹根深蒂固的覺之,風動了根不搖,所以妄想情慮,雖未淨盡,但皆可鎔歸「一味真心」。味味一味至此教育境界,一念心是心的歸依,無妄之妄雖興,然一心三觀「即假即空」,再進一步, 三諦圓融,不過是習氣前塵緣影之未散淨盡矣!至此加緊用力便可除去無明煩惱。

華梵人對創辦人的「覺之教育」的真參實悟,應時時刻刻不忘走向真理之路,耐人尋味之華梵校園自然景觀、文字智慧,「以 悟處融會心境,淨除現業流,識妄想情慮,皆鎔成一味真心。」如是真是「覺之教育」 一片金剛心,足垂千載。

超倫每效高僧行,得力難忘古佛書

辛丑年將近,思惟修,創辦人曉雲禪師之禪畫,《得力難忘古佛經》1979 己未年。

恩師說,功夫教功夫,「超倫每效高僧 行,得力難忘古佛書。」乃因一直憶持著,我們創辦人曉雲導師約 1999 年於北中南舉 辦了七一畫齡回顧展,在臺南場親自導覽前, 他老人家指著《得力難忘古佛經》的禪畫, 如慈母般殷切期望的眼神望著我說「超倫每效高僧行,得力難忘古佛書。」真是心印心。 恩師很多禪畫的發想來自高僧山居詩,此句乃永明延壽禪師山居詩。      

行人用功於禪修時,均以古聖先賢之精進精神為依歸,精進實踐之餘依然不忘勤讀佛經教義,由淨化中生起大用之慈悲,因人事而有機境。

宋永明延壽智覺禪師山居詩:

碧嶠經年常寂寂,更無閑事可相於;

超倫每效高僧行,得力難忘古佛書;

落葉亂渠憑水蕩,浮雲翳月倩風除;

方知懶與真空合,一衲閒披憩舊廬。

在自己生命的經歷裡,在己心覺知的氣息裡,似乎覺受了創辦人曉雲導師,生命況味裡的風吹鈴音兩三聲,「都是醍醐順口嚐」 的無依無恃的生命境界,是無煩惱悵愁得失是非的苦悶,是無依處之泰然自若的心境。 創辦佛教界第一所大學,往來頻繁應世待人接物,因一有依,則苦痛掙扎相對待纏繞而至。老人家因為藝術深刻的領會,心月孤圓的意境,會於禪之靈,顯示出無形玄妙之美,「美」中印證了宗教之「真」、教育之「善」。 生命至終,總歸要進入自我擔當的境界,十字路口沒有幫手,惟己心作伴。心跡無深淺,而深淺宛然,名言路斷,思想亦絕,凝心住於一境「覺之教育」明亮洞徹,守護六根是生善之本。

提「悲智信念」的慧燈,迎向百年教育

創辦人的真言語,華梵人時刻提醒在心中,於諸功德不取不捨,受一切苦不以為勞。 所以華梵大學是真正邁向教育為百年大計的事業體,百年樹人,一步一腳印的歷程,我們才踏入第三十個歲月,如接力賽一棒一棒地接下去,它匯聚了生命熱忱與慈悲毅力,有緣人善用其心的耕耘與灌溉。   

三十年的歷史,融匯了多少人的貢獻與推動,一步步貞定創辦人曉雲導師的創校宗旨,悲智教育的發展,在大崙天台山上展望著「覺之教育」理念。華梵大學未來的路程還有七十年,方見一棵棵大樹,開花結果, 所謂教育百年樹人。乃至迎接再來的百年教育,華梵人是具備著敬信「覺之教育」的理念,提著「悲智信念」的慧燈,觀念著、觀照著;「燈」、「慧炬」擺在最崎嶇難行的路上,這是「慈悲與智慧相生」層層疊疊的妙法,在一層層的難處,我們有一個好大好亮的燈,擺在最崎嶇艱難時刻,如果當今的少子高齡化問題,讓高教面臨嚴重危機與考驗,華梵人信念的心燈與創辦人理念的慧炬相輝映,就是一個妙法層層無盡的展開,對話著「覺之教育」,最難熬最難走的路,就是覺之教育拓展的機會,是覺之教育的功用處。

三十三年前我們創辦人曉雲導師已經幫我準備擺好這麼一盞明燈,創辦人要我們照往何處,這是一個很微妙的互動關係,自然是備著,指引我們度過難行能行之路, 所以我們堅持實踐創校理念,必定一同前往百年教育大計。所以大崙天台山的教育使命,不退轉的直至永遠,我們精進信解受持與「覺之教育」悲智教化的事業體, 是互相呼應輝映著,成就我們每個人心中大無畏大慈悲精神。

教育者守口業,甘露口清涼學生

創辦人曉雲導師時常教導我們,心中有覺性,有真善美慈悲的觀念,心即不離 教育的本知本覺,本覺常在的觀念,時時將這個覺醒覺悟的念,提醒在心中。菩薩事真是多事,多到如數不清的種子,佛種 從緣起,覺之教育,醒覺人人心中佛性種子必具悲智之能生性;能生佛。

觀念可以決定行為,行為養成習慣, 習慣造就性格,性格形成命運,幸福美滿的人生就建築在正確的觀念上,引領我們的一生,而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「孝順父母與尊敬師長」。教育者守口業,如甘露口,清涼一切學生,讓學生緣念父母師長,生育訓誨,大慈誘進,得受教育稟受「覺之教育」的淘洗,華梵教職員生,在動靜迷悟間隙的提問,似乎也漸進些許明白了「覺之教育」是什麼,只心湛然。互動互寂之內力的覺觀;重重影現,互顯互隱,珠珠互映,重重無盡。功夫教功夫,「超倫每效高僧行,得力難忘古佛書。」 的持念在心,不失不散的凝心禪是「持」, 也是今心之「念」放下的工夫。

師生在華梵校園的念想裡,有一種無以名狀的獨處,獨自一人朗朗乾坤,參思面對著「覺之教育」理念的鏡影裡,看著與自己絕對的對話與念念如流。啊!前念雖凝心,後念所習慣之習氣又將心馳散,善根又制之,令還。前念後念,如是未念、欲念、念、念已之中,摻和善惡,染淨同在。總歸還是一念心是心的歸依,一心靜默禪思修習智慧,教育之法源盡窮底,而覺之教育性起圓通。念念專思想寂,觀看著己心淨念與染念同俱在「覺之教育」理念的法語,必須不斷提醒自己,生命還是不斷不斷重來的生生不息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悟觀書寫於三十週年校慶之思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庚子三冬于深水觀音道場洗心室

▲董事長悟觀法師攝影作品。

▲創辦人曉雲導師禪畫《得力難忘古佛經》。

歷史回顧

233期以前內容請至 :

https://reurl.cc/GVdQqD

查閱

文章搜尋

訂閱電子報